当前位置:学会吧学习辅导教学反思语文教学反思改善语文教学评价策略的思考» 正文

改善语文教学评价策略的思考

[11-27 01:25:15]   来源:http://www.xuehuiba.com  语文教学反思   阅读:8666
概要: 一、教育评价改革的趋势教育评价是整个教育的一部分,前者是为后者服务的。语文的教学评价是为语文教学服务的,但实际上却往往是教学围绕评价来进行的,这就是所谓的“考试导向功能”。这种导向功能古今中外都存在,彼此只是程度差异而已,所以改善教育评价以利于整个教育,一直是近几十年来国际教育界的“热点问题”,教育评价成为教育科学领域中的“显学”。从目前看起来教育评价有这样一些趋势:① 更加注意教育评价的诊断性,用以改善教学工作。② 更加注重教育评价的多元化,即不但注重学生学习的结果,而且注重过程,不但要评价认知,而且要评价情感、态度、价值观。③ 更加注重评价手段的多元化,不仅仅是笔试而且可以口试,题目类型考试方法力求多样化。④ 更加注重教育评价中的自我评价,学生要学会自我评价,教师也要掌握自我评价的手段与方法。 为了提高教育评价效率促进课程改革,近年来教育部非常重视教育评价的研讨与管理工作,从1999 年以来每年对全国的中考进行检查评估,还邀请专家研讨相关问题,一些地区学校还尝试对
改善语文教学评价策略的思考,标签:语文教学反思范文,http://www.xuehuiba.com

 

一、教育评价改革的趋势

教育评价是整个教育的一部分,前者是为后者服务的。语文的教学评价是为语文教学服务的,但实际上却往往是教学围绕评价来进行的,这就是所谓的“考试导向功能”。这种导向功能古今中外都存在,彼此只是程度差异而已,所以改善教育评价以利于整个教育,一直是近几十年来国际教育界的“热点问题”,教育评价成为教育科学领域中的“显学”。从目前看起来教育评价有这样一些趋势:① 更加注意教育评价的诊断性,用以改善教学工作。② 更加注重教育评价的多元化,即不但注重学生学习的结果,而且注重过程,不但要评价认知,而且要评价情感、态度、价值观。③ 更加注重评价手段的多元化,不仅仅是笔试而且可以口试,题目类型考试方法力求多样化。④ 更加注重教育评价中的自我评价,学生要学会自我评价,教师也要掌握自我评价的手段与方法。
    为了提高教育评价效率促进课程改革,近年来教育部非常重视教育评价的研讨与管理工作,从1999 年以来每年对全国的中考进行检查评估,还邀请专家研讨相关问题,一些地区学校还尝试对高考、中考进行某些改革,有独立自主高考命题权的省市越来越多,这些都为我们落实语文新课程标准、改善语文教学评价工作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二、关于落实语文新课程标准“评价建议”的几点思考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评价建议”主要有两个部分组成:一是六条评价的基本原则,二是两类课程(必修课与选修课)的不同评价。这里就第一个问题,结合教学实践谈谈笔者的一点认识。
     1 .在观念形态上要认识到语文教学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素养的全面提高 

教学评价是整个教育系统的一部分,它为教育服务,语文教学评价则要为语文教学服务。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素养,培养合格的人才。什么样的学生才算是具有较高的语文素养呢?一个具有较高语文素养的学生必须具有语文应用能力、审美能力和探究能力。同时,他又能借助语文学好其他学科,提高各方面素养,成为一个具有健康人格的人。布卢姆将教学目标定为:认知目标、情感目标和行为目标。这三个目标是相互影响并交织在一起的。“建议”提出的“整体性、综合性、知识和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与这三类目标基本一致的,落实在语文教学上就是上面提到的三种能力,它们是一个整体。但是长期以来,我们的语文教学评价谕常是重认知目标,对学生语文学习的知识和能力比较重视,甚至只重知识目标,这就产生了教学评价的面过窄的问题。由于评价的面过窄,忽视了整体性和综合性,反过来促使语文教学的目标也过于单一,这是一个众所周知的事实,它不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究竟怎样才能突出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怎样从知识、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几方面进行全面考察呢?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艰巨任务。首先,无论是校长还是语文教师都要从观念上更新,要纠正那种教学评价等于考试,语文学科的考试就是考阅读与写作的看法。因为一张试卷只能考查出局部的知识和能力,信度效度再高,也只是反映学生的某些方面。所以学校和教师在评价学生时不但要考查学生的语文成绩,还要全面了解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动机如何,习惯是否培养,方法是否正确。有学者将它称之为对学生的“学力评价”。其次,我们不但要评价学生在学校里的学习过程和结果,还需要了解高中生在初中、小学时的学习语文的情况,决不能单凭中考的语文成绩来判断学生,要了解教学过程中的诸多变量,包括社区、家庭的文化背景,同伴之间的相互影响等。这种种“变量”对高中生来说尤为重要,因为他们的自我意识和判断力要比初中生强。学生所思所言都要进人我们的考查范围,他们的探究学习的能力,学习的经验都要进入我们评价的范围。第三,还要了解高中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及其审美能力等。他们的价值取向直接与语文学习相关,这种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现在他们对何种人物比较欣赏上。因此,学校的教师一方面要为学生树立可供效法的榜样,一方面又要给予必要的引导,让他们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选择好自己进步的具体目标。当然,要从几个方面评价学生,我们的教学评价的方式方法都要有所转变。

2 .平时教学中的评价要努力以课程为基准,要面对全体学生

课程目标是基准,也就是说我们评价的是语文学科而不是其他学科。语文学科的总目标要通过分类目标来体现,能不能达到这些分类目标关系到能否达到总目标。所谓“抓住关键,突出重点”就是要考虑到高中学生语文学习的“共同基础”,同时又要顾及“多样性选择

www.xuehuiba.com

”这两者的统一。不能因为要考虑“共同基础”就否定学生“多样性选择”,否定学生的个性差异;同时又不能因为要照顾学生的“个性差异”而放弃共同目标。课程总目标要求全体学生都要达到,在此基础上,对学生的自主选择及多方面的兴趣爱好要予以鼓励。
    然而,在当前的实际教学中,高中的语文教学和评价都在“以课程目标”和“面向全体学生”这两点上存在一定的问题。教学中无论领导还是语文教师本身都重视语文考试的结果,于是“考什么,教什么”成为一种准则。所以有许多具体的目标未能予以落实。例如语文高考的现代文阅读材料大多选自课外,于是到了高三这一学年,不少学校即不教“法定”的教科书,代之以从各种书刊上选来的文章。或者花一小部分时间匆匆走过场将教材“扫描”一遍,然后将时间全部花在课外阅读材料上。这些文章的随意性很大,不可能有语文教科书那样严密的逻辑结构和按学生身心发展而定下的教学程序,甚至出现了良莠不齐的情况。例如,统编教材对高中生的写作有个系统的安排,每一册教材都安排一种循序渐进的体系,按照这种体系开展写作训练就一定能较为有效地提高高中生的写作能力。但现实状况是:因为要考话题作文,于是教师引导学生大量挖掘社会生活的各种热点新闻,或由教师写样稿,或选择报刊时文,或选择优秀作文选,让学生去模仿,在一个平面上反复机械训练。这种学习方式是不符合“课程目标”的。虽然,语文的课程目标不像数理化那样可以分解出一个个具体的严密和有序的目标,但是我们的语文课程还是一个有序的系统,从高一到高三,无论阅读、写作,它还是有不同的分类目标的。例如阅读可以分为知识目标、各类文体的阅读目标,写作又是以各种文体(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为序的。假如放弃了这些目标,也就等于没有完成课程要求我们完成的任务。社会上常常批评我们的学生学了12 年语文,连一篇实用文也不会写,就是因为高考不考,老师平时也就不教,学生从不接触这类文体。即使教科书有这类文章,教师不教,学生自然不会去重视。最终很可能学生参加了高考,结果一些“基本目标”仍未达到。凡此种种,都不符合语文教学评价的要求。
    再说,“面向全体学生”,就要照顾各个不同层次的学生,既要对优秀学生作出评价,又要对一般学生作出评价;既要照顾大多数人,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关注学生的不同兴趣、不同表现和不同的学习需要。但是,竞争能力强的优秀生往往得到教师的重视,这些学生有可能成为高考的胜利者。而我们往往不关心甚至不尊重学习成绩一般的学生,对他们的学习状况不了解,不予以具体指导,每次考试评价只注意那些有可能为学校争光的学生,忽视了其他学生,结果高中学生有相当一部分成了优秀生的“陪读生”。这些人在学校里成为教学评价中的失败者,受到了教师和同学的冷落,未能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寻找不到弥补自己不足的学习方式。与此相仿的是学生的“个性差异”“不同学习需要”得不到尊重。一个突出的例子便是:各地的学校都普遍存在着一种“重理轻文”的现象,“文科生”往往在高中里成为较弱的一个群体。似乎都是理科成绩不好,偏科的人才去选文科。学校和教师对这类学生的评价偏低,他们的要求往往得不到尊重。在省市一级重点中学这种状况更为严重,“理科班”成为学校的宠儿,“文科班”则成了弱势群体,在师资配备、学习条件的创设上,推荐直升、加分等各方面都存在差距。例如一名全国“奥数”一等奖获得者可轻易地免试直人名牌大学,而全国省市一级作文竞赛获得者,连加分的资格有没有都存疑。
    其实,选择文科还是理科,是学生的自由,每个人的能力倾向不一样,他们的家庭背景学习过程也不一样,兴趣爱好各不相同,完全可以呈现一种多元化选择,社会也需要各种不同的人才,教师的评价不应厚“理”薄“文”。由于评价上的轻重失衡,导致相当一部分有文科天分的人放弃了自己的兴趣爱好而勉强选择理科,结果是两样都没有学好,甚至于有其他特长的人更不容易得到鼓励发展。高等学校的文史、地理、农林学科生源紧缺早已不是一二年的事。这既不符合国家发展需要,也有悖于教学评价的原则。所以,新课程“评价建议”要求既要坚持共同标准,面向全体学生,又要尊重“个性差异”。积极评价学生的不同兴趣、不同表现、不同的学习需要,是非常切合当前学校实际的。我们的语文教学评价要在这方面加大力度是非常必要的,也是可以做到的。    

3 .教师要充分发挥教学评价的激励和发展功能  

教学评价有多种功能,除了评定、选拔功能外,它还有检查、诊断、反馈、激励和发展等功能。这几种功能是有区别的,其中甄别选拔属于终结性评价,一般主要由校外考试(中考、高考)来实施。对一般学校和教师来说,最重要的是利用检查、诊断、反馈、激励和发展功能。所以新课程提出:“首先应充分发挥其诊断、激励和发展的功能,不应片面强调评价的甄别和选拔功能。”
    诊断功能就是通过测试或谈话、书面作业来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即了解学生的不同“变量”,以便对症下药,因材施教。我们已反复强调过学生的情况是各不相同的,即使他们进人高中书面成绩一样,其发展潜能、兴趣爱好也各不相同。教师要制订有效的教学方案,必须对自己学生的情况了如指掌。
    激励和发展功能正是需要我们第一线的语文教师充分利用的。要激励学生,首先要不断给学生以反馈。要充分利用形成性评价来对学生进行评定,使学生有成功的体验,奖赏的乐趣。我们知道,校内组织的各种评价具有诊断和评定的功能,奖赏的乐趣。但就其本质而言是为了改进和促进教学,因此无论哪一学科的老师都应当十分注重种种测试的反馈功能。对语文教师而言,最基本的任务是要利用各类评价改进教学,提高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提高他们的语文素质。教学中之所以需要有不断的评价,主要因为不断的反馈有助于学习。“它把学生注意力集中到学习任务的某些重要方面;它提高了学生的兴趣。”① 通过测试反馈,可使学生不断看到自己的进步,同时也可以寻找自己的薄弱环节。在形成性测试阶段,学生还可以通过自我检测来调整学习方法和进度。例如:学生学习记住了某些材料(如背诵记忆某些诗文)、掌握了某些知识(如汉语语法某些知识、文学方面某些知识)等,既可以通过教师的测验,也可以通过自测来检验,学生也会从中获得奖赏。林格伦说:“对测验打的分数和评定成绩由于某种原因而充满了不可思议的力量。”② 学习中强化的手段是多种多样的,不断进行的形成性评价即是有效的手段之一。同时,反馈也可发现学生在掌握知识和能力方面的某些不足,师生可共同采取某些策略来改进教与学。
  

www.xuehuiba.com

  教师与学生都要认识到形成性评价中的各种评价都仅仅是作为教学过程的一个基本步骤而存在。各种测试都是为改进和促进教学而设计的,所以没有必要过于看重分数,更没有必要完全按照校外考试的方式来设计试题。尤其要明确:“教育上的测量不同于物质世界中的那种测量的‘尺码’,一磅面粉在无穷数的情况和条件下仍然是一磅面粉。”③ 而分数的价值并不绝对,语文的评价又不同于数学,3 + 3 在任何情况下都等于6 ,数学考100 分的总比95 分的要好一些,但同样一篇作文,得85 分的未必比得so 分的要强,所以,教师的注意力不应专放在分数上,而要关注学生的具体学习过程。假如明白了这一点,我们就很好利用评价的反馈作用。同时,为了减少评价给学生带来的焦虑感,还应当采用多种形式,如自我测试、开卷考试等等。
    例如:教师为了激励学生努力学习,对个别基础薄弱的学生就可以适当放宽评分标准,对优秀生与后进生可以采用不同的标准。要让分数变成学生跳一跳可以摘得到的“桃子”,这样,评价就会产生“不可思议的力量”。这种评价上的“弹性”是语文学科特有的,数学则不行。因为这是两种不同的判断:数学学科是真伪判断,语文学科的作文是价值判断。然而,正如我们在前一节指出的那样,由于我们混淆了校内校外考试的差别,那就必然会“片面强调评价的甄别和选拔功能”,不断地用同一种标准来要求不同的学生,而且测验如此之频繁,以致后进生很少有机会体会到成功的乐趣,教师也无暇顾及每一位学生的优势和不足之处,更逞论帮助学生来制订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评价建议”要求我们加强评价的诊断、激励和发展的功能,以此来激发学生提高语文素质的热情。我们应当努力寻找学生的优点,例如发现学生愿意花更多的时间阅读课外书,就要给予积极的肯定。课堂上的口头表扬,作业后的三言两语同样是一种评价方式。评价绝不仅仅是给一个成绩,在强化学习动机、减少失误上,奖赏的力量远远大于惩罚,这是一个为无数教学实践所证明的真理。“皮格马里翁效应”这一教学原则,原本是每一位教师都明白的。尽管它的作用究竟有多大还缺乏充分的数据,但它肯定是有用的。然而,由于教学任务忙,压力重,我们的教师或多或少已经遗忘了这个原则,这是十分可惜的。
    此外,教师对学生的积极评价还起着培养人际关系、融洽情感的作用,当教师以热情洋溢的态度对学生各方面加以评价时,课堂里会呈现出一种有利于学习的气氛,它能战胜冷漠、焦虑,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在这方面,国内国外一些优秀的语文教师的事例举不胜举。

4 .要提倡评价多元化引导学生自我评价 

历来的评价是社会或行政当局对教师、学生的评价,在学校里是教师给学生评价,学生总是被评价的“客体”而非主体。新课标提出“评价主体多元化”这一条原则包括两个方面内容:一是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指导学生开展自我讨论,促进自己的反思;二是鼓励同伴、家长参与到评价中来,使评价成为学校教师、学生、同伴、家长多个主体共同积极参与的交互活动。
    要引导学生学会自我评估是更难的一件事,这里面教师有许多工作要做,包括尽力减缓弥漫于学生中的焦虑感,要说服学生消除对测试评价的消极反感态度,避免将自己与班上的其他同学进行比较,要学会同自己的过去作比较。增强了自我评估能力,他们就会对自己的能力倾向有所了解,也会努力注意到学习过程中的变量― 如改进学习方法,改善家庭学习环境。美国当代心理学家、课程和教育技术专家巴特勒指出:“如果把测验看作主要是一种改进业绩的手段,而不是用它来为学习进步记分评等的话,学生会有最出色的表现。”他还说:“多加鼓励能增强动机,而强调失败则阻碍动机。”④ 因此,教师应当做的是不断让学生发现自己的进步。为了让学生学会自我评价,教师有必要取得家庭的支持,让家长看重孩子平时的成绩与表现,而不仅仅是关注期中或期末考试。语文教师尤其要让孩子和他们的家长明白语文学习与理科和外语的不同特点,要让学生及其家长明白语文的学习习惯、学习态度、学习方式、学习的动机与兴趣有时比成绩更重要。一旦学生明白了自我评价的重要性,学会了自我评价,他们就会建立起信心,就会减少学习中的焦虑感。“自我评价”就是一种“自我反思”, “在教育学的领域,反思含有对行动方案进行深思熟虑、选择与作出抉择的意味⑤ 。
     引导学生家长参与评价,还可以借鉴国外一些先进的评价方法。例如:表现性评价(performance assessment )和档案袋评价(portfolio assessment ) ,又称“另类评价”等等。

三、关于改善高考语文工作的几点思考

有人认为高考成为语文课程改革的“瓶颈口”,认为只要高考没有大的根本性改变,新课程的实施便遇到难以克服的障碍,教学评价也就无法真正为教学服务。所以谈语文教学评价就不能不涉及高考。笔者认为教育是一项事关天下百姓的大事业,教学评价工作是一项繁复的工程,它不可能有捷径可走,也不可能制定出一种一劳永逸的制度,语文高考工作只能改善,不能颠覆。这也是笔者行文用“改善”而非“改革”的原因之一。

1 .语文高考是整个语文教学评价工作的一部分,高考工作需要不断完善

自从1977 年恢复高考以来,高考经历了近三十个年头,高考的合法性、公正性是毋庸置疑的。即使高考存在着这样那样的缺点,也是局部性的、技术性的而非制度性的。我们以为语文教师对此应当有清醒的认识,社会上的各种批评,代表着各种不同利益集团的意见,这些意见有的正确有的不正确。因此,我想说高考必须坚持,这个制度不坚持,随便

www.xuehuiba.com

将命题权、选择权下放到学校,就会使学校权力过大,导致腐败产生,不少麻烦也会随之产生。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中考高考制度是同社会稳定联系在一起的,任何轻率的做法都会带来不可预测的结果。对各种非理性的批评,我们应当保持清醒的头脑和高度的警惕。教育界以外的某些人往往想借助媒体炒作来影响高考,动摇它的严肃性、公正性,这是十分危险的。社会要和谐,改革必须稳妥,关系千百万老百姓的高考改革也要稳妥,否则会损害普通老百姓的利益并影响到教育公平。

2 .高考语文试卷的内容要体现课程目标,要体现“整体性”与“选择性”的统一

 在讨论如何改革中考高考时,有人认为可以只考一篇作文,不考阅读。我认为中考高考只考一篇作文在目前看来不利于选拔和教学。从选拔看,有人擅长写作,有人擅长阅读,况且作文评分误差太大;从教学看,只考一篇作文,很容易使中学的语文教学尤其是现代文教学形同虚设。因为不考了,大家就不去读,不去教,语文学习的很多时间很容易为数理化外语所取代。
    这几年经常会有一些在各类作文大奖赛上获奖的高中生,因为语文成绩考得不好,所以借助媒体大肆攻击批评我们的高考。其实翻开中国教育史,我们就可知道:考试文章的写法完全不同于文艺创作,钱钟书所谓“古代取士有功令,于是士之操术,判为两堡(途)。日举业,进身之道也;日学业,终身之事也。… … 人或偏废,而事常并行。”⑥ 你有满肚子的文章尽可去做作家、诗人,但要参加语文高考,就必须全面考核语文素质。而且高考面对的是全体考生,因此要公平,就不能“偏废”。当然,为了鼓励有特殊才能的人,我们可以尝试增设“附加题”鼓励学生多做,也可以出两个作文题目以供选择等。
从体现教学评价与课程目标一致出发,从评价更具信度和效度出发,我认为目前高考完全选用课外阅读材料的做法值得商榷。

3 .高考试题的设计应有利于促进学生的文化积累,避免见小不见大的题型

 应当怎样改革语文考试?我想套用一句话:考试,天下之公器也。即应当由教师、学生、专家、社会各界一起加以研究探讨,慢慢改革。目下当务之急是从题目形式上,将小学考试、中考、高考三个层次严格加以区分,不能把眼睛全部盯在高考题目上。考试,尤其是中考应该注重学生的的记忆背诵和大量阅读,发展形象思维、逻辑思维。有人问罗丹雕塑艺术应怎样才能提高水平,他说:“砍掉多余的部分。”其实写文章、教书、考试也一样。宋人孙觉论考试时说过:“其法愈密,得人愈疏。”语文高考试题,我看都应该走简易明了的道路,具体地说在考阅读部分时要多用填充、默写题,减少选择题。

四、结束语

面对当前的中学教学实际情况,我常常感到各地盛行的一些教学评价方式如无穷无尽的“统测”“摸底”“模拟”都往往有利于对教师、学生的教与学进行控制和指挥。由此我想起了一位美国人阿普尔在1983 年说的几段话:“课程变得完全标准化和系统化,完全集中在测验能力上,并主要依赖事先设计好的商业性的材料,这种趋向可能会带来与我们想要达到的目的完全相反的结果。我们可能不再拥有那些关注自己要做什么和为什么要做这些事的专职教师,而只会拥有异化的、执行他人计划的人。”他还说:“人们愈益关注教学效能的核定和一些‘基础’学科领域中可测量的成绩结果,这也将会引起一场运动:更强调标准化测验,更关心目标,更重视胜任力,更加集中的课程控制,以及更多地为测验而教。”他继续写道:“当这一运动获得扩展动力时,就会形成一个恶性循环。出版商将根据能力测验进一步使内容标准化,并尽可能使其常规化,这样他们的材料只需要极小的变化就会产生明显的结果,这适合于成本控制模式。⑦
     我想,这位美国人指出的现象正在我们这里发生着,他已经说得够清楚了。出版商在获利的同时,教师和学生已经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教师不必也无权设计自己的试题,已经有人替你设计好、采购好,你只要照办;学生则被一本又一本的练习册压得透不过气来。学习(不仅仅是语文)变成一种苦役和贱役,于是语文课变成习题课、订正课,教师只需照本(练习册)报答案即可。高考的指挥棒被异化到这个地步,难道还不值得我们警醒吗?
     谈语文教学评价就不能不谈谈高考。所以写了以上文字,我想面对这种状况,在夹缝里求生存的教师也并不是不可作为的,我们要兼顾“高考”与平时“教学”两头。对社会不必讳言追求高考成绩,对学生与家长要说明真正提高语文素质,按语文教学规律学习语文,不但不会影响成绩,而且会提高成绩。而且古往今来能兼顾两头,既写好“制艺”八股文,又能写好古文的大有人在。从白居易、欧阳修、苏轼直至林则徐、曾国藩、赵翼、袁枚、康有为、梁启超、蔡元培,究竟是这样的人多,还是蒲松龄、范进式的人多呢?答案应该是明白的。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06年第6期

参考文献:

① ② ③ 〔 美J 林格伦《 课堂教育心理学》 ,章志光等译,云南人民出版社1983 年版,第456 、458 、459 页。

④ 高文《 现代教育的模式化研究》 ,山东教育出版社1998 年版,第205 页。
⑤ [加1 马克斯· 范梅南《 教育机智― 教育机智的意盆》 ,李树英译,教育科技出版社2001 年版,第131 页。

⑥ 钱钟书《 谈艺录》

www.xuehuiba.com

,中华书局1984 年版,第335 页。

⑦ 瞿葆奎主编《 国际教育展望》 ,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 年版,第142 、420 页。


Tag:语文教学反思语文教学反思范文教学反思 - 语文教学反思
《改善语文教学评价策略的思考》相关文章
Copyright 学会吧 All Right Reserved.
在线学习社区!--学会吧
1 2 3 4 5 6 7 7 8 9 10 11 12 13